我记得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个小伙伴,名叫李明。他的爸爸是我们学校的老师,经常会带着老子的道德经来给我们讲解。这本书看起来很古老,但每次李明念出来那些句子,我都会感到一阵阵新奇和好奇。
那时候的我还小,不太懂什么是“无为而治”,但从李明的话中,我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力量。他说:“老子的道德经里讲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告诉人们不要强求,也不需要刻意去改变世界,只要自己内心平静,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好。”
我试图理解这句话。我开始尝试做一些事情,比如帮助别人、分享我的东西。但即使这样做了,我也发现自己的心情还是不太平静。因为总有人会觉得我应该更多地帮助他们,或许还需要更加努力工作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后来,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段文字:“知足常乐。”这句话让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原来不是非要做很多事才能够快乐,而是当你已经有了满足的心态时,你就可以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幸福了。
从那以后,每当感到烦躁或是不开心时,我都会想起“知足常乐”的话。当我放下对结果的追求,专注于目前这个瞬间,就好像一切都变成了一个美好的梦境一样。我学会了像李明说的那样,“无为而治”,也就是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宁静,这样外界的事情就不会那么容易打扰到我。
现在回头看,当年的那个二年级的小男孩,他其实早已领悟到了老子的道德经中蕴含的智慧。而且,这种智慧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拥有,每个人只要愿意去探索,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