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骊山老母宫中陈圆明这位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不是也曾遇到过许多值得记载的故事呢他的经历和见解或许能给

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三秦一隅自古便是仙境的代名词。作为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的一员,我有幸从事了多年的道教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我深感对陕西道教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的敬畏,同时也被当代高僧大德们坚守修行所感动。关于陈圆明这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的传奇事迹早已耳闻,他为了恢复骊山老母殿不懈努力、付出无数个清晨和夜晚,这一切都让我心生向往。

终于,在2017年的岁末,我得以在金明立道长的大力帮助下,与刘康乐博士一同前往老母宫进行了一次宝贵的采访。这次机会是我四年来积极寻求的一个愿望,它最终成为了现实。12月26日,我们启程前往骊山老母宫。

抵达后,我们先与金明立道长会面,他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各个殿堂的历史和神职,展现了他丰富而准确的情报知识。我由衷地赞赏他的思路清晰和口才犀利。在参观完各处之后,我们急切地想要见到陈圆明道长。金明立道长安排人去请,没多久,就听到了外面的脚步声渐近。我站起身来,那声音越来越响亮,最终,一位魁梧而精神矍铄、面容慈祥的人物走进了客堂——正是陈圆明。

整个采访过程中,陈圆明始终保持着微笑,他的话语充满了真诚与含蓄。当谈及筹款修庙时,他显得平静而无怨;谈及弘扬 道教时,他则更加热情起来。他用一个守望者形象传达着无尽责任和使命感。

此次采访中,还有刘建民老师加入我们,他们一直致力于研究老母宫文化。他们提供了许多往事,使我们的探讨更加丰富,也让这个故事更添生动。我想通过整理这些记录,把陈圆明修复庙宇、百折不挠弘扬 道教精神以及朴素箴言分享给读者,让更多人了解他这一生的故事和智慧。

以下是对陈圆明生活经历的一些回顾:

1933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在陕西省白河县东河乡寺坡村(今湖北郧县)的一个家庭里出生。这是一个谨持家规、虔诚奉道信仰家族。他是个聪慧且受父母宠爱的小男孩,从小接受乡村学校教育,并在五年级后进入宣传军事干部学校学习三年。此后回到家乡务农,但他的父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善人,而母亲则是一直斋戒素食勤俭持家的女性双亲,他们常以“孝悌忠义”教育子女,并且家中有信奉 道教之传统。

随着年龄增长,二十多岁时就成家立业并养育女儿。但妻子突患重疾离世,只留下幼小女儿于世间孤独一人,未曾续娶,而是在病逝后的第二年因求神念经许下出家的誓言,以期能救治母亲健康。而因为其家族信奉 道教,其生活亦受到影响,但仍然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天师之士——龙门派法师,是武当山紫霄宫度师胡永昌所授法号为“陈圈权”。

1986年离开武当山云游参访交流期间,有一次梦到“武当满三年,而后回昆仑”,但那时候他并不理解这句话,对此也没有深入了解。在武当山居住三年后,因为好学的心态,又想进一步提升自己,所以决定离开武当再次云游于天下,为的是更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将自身变得更加全面强大。不久,在泰安碧霞祠挂单修行期间,一位熊姓朋友听闻他的梦境,便推荐他去骊山老母殿挂单,这样一个机会又一次将他带回到旧友张宇正手中的舞台上。

1988年的春季,当初踏上了骊山的时候,被风景秀美、历史内涵深刻所折服,但由于坐骨神经痛严重发作只能暂时返回泰安。当秋季收到了来自张宇正书函中的邀请书,上面写着:“请务必于农历八月十五日之前赶到老母殿。”虽然不知道具体原因,但即便如此,也还是很期待能够再次回到这里。临行前卜了一卦,看看缘分是否足够,这一次结果显示缘分已到,所以欣然前往,并于八月十五日赶到了骊山老母殿。在那里,没有一个人,却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接管并开始数十年的修行生活。此刻回首,那些艰辛筹款开源节流,以及千辛万苦维护庙宇的事迹,都已经成为了过去。而我,则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奋斗,更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弘扬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