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任法融道长乃是探索道教的起源与创始人之旅的楷模

任法融,甘肃天水市人,1936年6月生于贫困农家。他在外祖父的影响下,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并对佛、道教有所涉猎。1943年入乡塾读书,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在1950年放弃学业。同年,他开始在家自学儒家的四书五经,并接触到了道教的基本理论。在一次到陕西游览龙门山时,他被该地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深深吸引,便决定留下来学习道教。

任法融师从全真派二十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他并非只追求成为一个传统的经忏道士,而是希望通过修炼达到精神上的提升和延寿益生的目的。他认为,道教不仅是一种宗教实践,更是一种哲学探索,它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宇宙与万物,以及人类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他的努力下,他不仅精通了许多古籍,还撰写了多部关于《道德经》的注释著作。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楼观台恢复了作为一处重要宗教场所的地位。任法融继续致力于维护这片土地,不仅管理宫观事务,还进行农业生产,以确保宫观能独立自给。此外,他还利用时间进行研究和著述,将自己的见解编纂成书,为后人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心得体会。

由于其对国家、宗教以及个人信仰的坚定立场,以及他在各个领域内取得卓越成就,任法融获得了全国范围内广泛认可,被推选为中国道协常务理事,并担任过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此外,在2015年的中国道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国道协咨议委员会主席,这是对他一生中贡献巨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