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骊山老母宫中陈圆明这位道教八大真人的遗迹我们能否探寻到他那不屈的精神采访记

在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工作已有四年,致力于道教研究,我对陕西的历史悠久与文化深厚充满敬仰。陈圆明道长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他为了修复骊山老母殿不懈努力,这段感人事迹让玄门内外人士赞誉不绝。我一直想拜访他,但工作繁忙,让这愿望成为空谈。2017年岁末,终于得以在金明立道长的安排下,与刘康乐博士一同访问陈圆明道长。12月26日,我们前往骊山老母宫。

我们先参观了各殿,金道长详细讲解了每个殿堂的修建经历和供奉主神的历史。在客堂等待时,我听见脚步声急忙站起来,陈圆明道长走进来。他个头不高但魁梧、精神矍铄,让人产生亲近感。

整个访谈过程中,陈圆明道长始终面带笑容、真诚无伪。当谈到筹款修庙时,他平静而坚定,没有怨言;当谈到弘扬道教时,他才话语流畅,为他的责任和使命表达出无尽的情怀。

此次访谈中,有幸邀请到了刘建民老师,他们提及往事,使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我谨通过这次采访分享陈圆明道长千辛万苦修复庙宇、百折不挠弘扬信仰的故事,以及朴素而深刻的心得教诲。

一、谨持家传,不忘初心

陈世杰出生于1933年,是一个聪慧过人的农村少年。他父母为耕读之家,对子女教育严格,以“孝悌忠义”为核心,对家庭信仰也极为重视。后来他入县城学习军事干部学校,并回乡务农。在家庭环境影响下,他自小就对宗教有一定的了解,最终决定独身抚养女儿,从此离家入寺成为了一名出色的 道士。

二、艰辛筹资,不息善举

当我查阅老母殿资料时,我发现1988年的情况是如此荒凉,那时候,只剩下破败的小三殿。大殿正中的老母泥塑坐像,也因时间消逝而变得黯淡失色。但是在这个困境中,陈圆明道长并没有放弃,而是发出了更大的承诺:要用自己的力量彻底改变这一切,让老母殿恢复其昔日荣耀。他取消了门票,将捐款箱摆放在神像前,每位游客都能随缘捐助。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向海外华人宣传,其宏伟愿景最终获得支持,为老母殿筹集了可观资金。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坚持和热情,让一个被遗忘的地方重新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