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的先世在史书中留下了痕迹,尽管如此,他的父亲阮璃是唯一被记载的人物。即便是在士族与庶民之间界限分明的时代,司马昭还向阮籍求婚,这表明了他的家族背景非凡,即使没有显赫的祖辈,也能算得上士族出身,而不是寒门出身。《世说新语》中提到:“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看来阮氏是一家豪门大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儒学传统,只不过其中两支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
建安十七年(212年),当时仅三岁的小孩子阮籍失去了父亲,因为患病去世。从此,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在艰苦的情形下长大。这段经历可能影响了他性格中的孤傲一面。
早熟才华横溢的是小孩子版的文思早熟。他八岁就开始写作,并且喜欢弹琴、长啸,不断学习,不仅擅长文艺,还精通武技。在他青年时期,他崇拜儒家的理想主义者,为自己设立榜样。
到了31岁,当魏明帝驾崩后,由齐王继位并改元称正始元年(249年)的时候,曹氏与司马氏从合作转变成对立关系,这个十年的时间里,有着巨大的变化发生在政治局势以及 阮籍本人的态度上。
在正始初期,即便曹爽骄奢淫逸专权于朝政之中, 阮籍仍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对政治保持警惕。在正始三年,当太尉蒋济听闻他的才华想要征召他担任官职时, 阮爵却以婉言谢绝,并亲自送去呈交。此举虽然让蒋济误以为他已经同意,但实际上只是表面的客套话,最终导致两人间产生误会。
随后不久,又有一次出仕机会,但这一次也因为健康问题而辞职,再次拒绝曹爽征辟。这几次事件都反映出了他的避险态度,以及对日益动荡政局保持冷静观望的心态。
正至嘉平元年恰好十年后,一系列事件发生,使得 曾经风雨飘摇的事业稳定下来。在这一切过程中,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物。最终,在历史舞台上的角色由此演绎成了一种隐逸生活方式,其人生哲学成为竹林七贤之一的一部分,与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及另一位同名人物——其弟越人咸一起构成了著名的竹林七贤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