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阮籍的先世在史籍中并没有特别显赫的人物记录,只有他的父亲阮璃。司马昭曾求婚于阮籍,这在当时士庶界限分明、重视门第高低的背景下,说明了阮籍本人虽然无显赫先世,但也应出身士族而非寒门。
《世说新语》载:“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看起来像是一个豪门大族,并且世代儒学,只是其中的经济状况较为贫困。
建安十七年(212),即使只有三岁的时候,阮籍就失去了父亲,因为病痛去世,他只和寡母相依为命。家境凄苦,对他性格上的孤傲有一定的关系。
文思早熟,他八岁能属文,还喜欢弹琴长啸好学不倦,同时兼习武技。他既有孤傲放达的性格,又崇尚儒家济世的信念,在他青年时期,是以儒家所崇尚的大贤作为自己榜样的。
三十一岁时魏明帝卒后,他对局势有了极大的转变。在正始元年到嘉平元年这十年间,从曹氏与司马氏合作走向矛盾激化,这期间他的态度也有了极大的转变。
正始前期,他对曹爽骄奢淫逸、专擅朝政感到失望,不愿过多参与。蒋济征辟他做官,但他婉言谢绝,并亲自送到洛阳城外请吏卒转呈。这次出仕虽然短暂,但从其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仍然保持积极态度,只是在静观时变等待机会,而好的时机最终没有出现。
随着形势日趋险恶,政局前程难以预料,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士人们普遍视政坛为畏途。他拒绝征辟一年后,当曹爽被捕,此事一出许多人都佩服他的远见。此后,他逐渐放弃社会干预,《晋书》记载:“ 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加以宅心仁厚,所以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最后,与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高适诸人一起,他们共享清谈隐逸生活,被称为“竹林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