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活动场所的称谓:穿越历史的旅程
在春节的气息中,信众们纷纷前往道教活动场所祈福。这些宗教活动场所,其名称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有三山五岳、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现在开放为合法道教活动场所,这些名目繁多,如“宫观庙洞”、“院殿馆祠”、“府阁台楼”,统称为“宫观庙宇”。其中,“宫观”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古代皇室居住的地方才被称作“宫”,而道教活动场所以只有经皇家勃赐才能如此命名。如成都青羊宫、广州三元宫、西安八仙宫等,皆是这样的例子。
而“观”,起初用于城池防卫之设于城墙上的建筑,以登高望远为目的,如北京白云观、广州纯阳观等。
至于“庙”,国家谋划国事的地方也被称作“庙堂”,我国最古老传统祭祀祖先和大神的地方也是如此,如北京东岳庙等。
最后,“洞”,则是凭借自然环境,在诸多条件下选择修持养生,如陇县龙门洞等。
除了以上提及的几种类型外,还有许多其他名字,比如华山玉泉院、杭州抱朴道院(院)、上海钦赐仰殿(殿)、南海云泉仙馆(馆)、泰山碧霞祠(祠)、龙虎山天师府(府)和平罗玉皇阁(阁)。还有终南山楼观台和福建尤溪白鹤楼等等,每一处都有其独特性质,是展示风貌与适应社会沟通桥梁平台,同时也是人们休闲旅游赏心悦目陶冶情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