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二十七日下午结束了年终的账目清点,二十八日我们在客堂为团年活动做准备。到了三十日下午,我们在山门外设立香案,为前辈们的牌位举行祭祀仪式,巡视后方普查。高功和经师随后前往大殿,开始了一场“召请”的表演。在此过程中,监院负责拈香。仪式结束后,经师带领道众前往祖堂安放牌位,这就是“请羽化道众回常住过年”的意思。
每个殿宇的主持人都去厨房选择供品,而寮房则提出自己的要求。晚上,我们进行晚课,并且祭拜孤魂、转天尊。大殿之后,经师用韵脚打响法器,将监院引到各个神位前进行普表礼。此后,我们静坐一会儿,然后吃完晚饭休息片刻。执事们根据排班安排,请监院参与接取灶火。而经师则去了客堂享用果汁和茶。
完成这些程序之后,我们开始了祝寿仪式。这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在初一子时,我们开始喝胡辣汤早课出坛、祝将、转天尊,在早课结束后,我又向喜神敬献普表,以迎接喜神的到来。
“接喜神”意味着我们按照当年的喜神位置,在山门外设置香案,上供“喜神”牌位。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准备好一个装满花生、核桃、枣和钱等物品的大斗,用红纸封好备用。当接待喜神时,由专职巡寮人员分发香气给道众,他们拿着香到达喜神前的炉子插入三炷 香,再三叩首,然后快速回到大殿前。我作为监院,也带着香到达炉子前同样插入三炷 香,再叩头一次,然后捧起喜神牌位急速返回大殿。此时巡寮人员燃起长鞭炮跟随我返回,大殿内,我将捧起的牌位交由殿主处理并供奉好,同时我退出大殿并对大家说:“喂!欢迎你们的小伙伴回来吗?”所有人异口同声地回答:“回来了!”接着,我迅速抓开斗中的红纸包裹,把里面的东西撒向四周再次问及,“回来了吗?”大家再次回答,“回来了!”然后我继续撒出东西直至第三次问答完成,这便是我独自一人撒出的最后一次。我最后把剩下的东西也撒掉,让大家争相抢夺那份快乐。
这一切动作要让整个场合充满欢庆与热闹,不仅磕头没有固定顺序,有快有慢,你追我赶。但很快,一切就这样结束了。我请求学生们为先生拜年,而其他道友之间也互相拜年。一切皆已圆满完成,现在是发鼓行祝寿之际云集祖堂而已。这五天里,每天早晨和傍晚都会出塔进行朝圣活动。
从腊月二十四日接受驾临以来,一律不再移动,只是在十方堂或云水堂居住,被称为“挂单”。六日清晨,当饭菜准备好了,我便收拾我的床铺。一旦工作结束,即可自由行动。
正月初五,是我们上坟的日子。在此之前,由于需要准备多种食物盒以及祭品,还有一些特别食材用于普遍分配给所有人。我作为高灶的人员,要确保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当所有事情都妥善处理完毕,我就可以离开了。如果遇到庚申或者甲子之类特殊日期,还必须额外拜访斗星。而在初八夜间,则会举办祝寿聚餐,而初九则是庆贺活动。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严格遵循传统规矩以维护我们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