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道教论坛:元代著名道士于善庆及其考
一、于善庆生平考论
于善庆(1166—1250),字伯祥,又名志道,号洞真子,是宁海(今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人。他出生在官宦世家,其先祖为汉廷尉于公,以善决狱著名;其祖父彦升,曾为好畤县(今陕西乾县附近)主薄。于善庆的父亲于珍,韬光不仕。于善庆幼不茹荤,长通经史,雅嗜道德性命之学,与丹阳宗师马钰为同乡。
二、入道与修行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马丹阳自终南归,在故乡宁海演道于金莲堂,一时老少云集,时年十七岁的于善庆也欲入道。马钰因初随王重阳修道时受到王重阳的谴诫而颇萌倦怠,曾受到于善慶祖父於彦升辅赞,为报其恩德遂收於善慶為徒。随后,於善慶的父母姐姐也一起皈依了馬丹陽,其父於珍道名道濟,其母王氏道名 道清,號玉谿散人,其姐 道名妙静,都成为玄门大德。
三、传法与影响
金明昌二年(1191),丘处机东归齐鲁,对山东全真观进行斋醮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他将自己的法门和修行方法传授给了当地的弟子,并且在他的指导下,他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型斋醮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全真教在当地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社会贡献与晚年生活
1234年,大蒙古国灭亡金朝之后,不久又来到关中的元军,将这一地区并入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这场政治变动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真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全真教留下的精神遗产和对后世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迹仍然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