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真名叫尹志平社会上悄然传唱清和宗师的传奇

尹志平:一位塑造道教精神的宗师

在陕西华山举行的一场“现代版华山论剑”中,金庸先生遭遇了一个意外的阻碍。据说,当时的陕西道教协会工作人员不满于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某些描述,他们认为这些内容对全真道造成了不公正的损害。最终经过协商,这个事件得以解决,让金庸老师顺利上山。

那么,在历史上,真正的人物尹志平又是如何呢?尹志平(1169-1251),元初著名全真道士,字太和,原籍河北沧州,因宋时徙居莱州(今山东掖县)。他幼年聪明好学,读书成果丰富。在少年时代,他曾经与马钰相遇,并决心弃家入道,但他的父母并未同意。当时他多次逃离家中,最终得到父母允许。

后来,他先后跟随邱处机学习,全真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参与编纂《大元玄都宝藏》,还被称为清和宗师。在掌教期间,他支持元朝政府,与其关系良好,使得全真派在那段时间内发展达到了鼎盛。

在他的晚年,他将教事交由李志常处理,而自己则隐居于大房山之清和宫,最终去世。尹志平留下了一系列咏怀、遣兴、唱和等诗词,以及一部著作《葆光集》,并编辑了《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四卷,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修行、积德、克己等方面的话题。他提倡忍让谦恭、苦己利人,并强调修行必须不断地累积功德,不可仅仅因为小善或小恶而放弃努力。

尽管如此,在当时两大宗教佛教与道教之间进行的大辩论中,全真派也受到了打击,但尹志平勇敢面对困难的问题态度,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一生充满着淡泊安宁,不求荣利,对待掌门职位亦持谦逊态度,为后来的全真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