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五代宋初道士与学者,其修为深邃、学问渊博,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平记载不多,且部分传说流传已久,对其研究存在不足。本文基于前人成果,尝试对陈抟的生平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关于陈抟的出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毫州真源,一是普州崇龛。《谈苑》等著作支持前者,而《普州图经》等则倾向于后者。至今,这两个地方都有相应的遗迹和传说,但究竟孰轻孰重,尚需进一步考证。
陈抟早年聪明过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他四岁时能言能语,其聪慧远超常人。此后,他阅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而了然,无所不知。十五岁时,他已经精通诗礼书数至方药之书,不仅知识广博,而且才华横溢。
陈抟选择隐居山林,是因为一次进士考试未第,以及亲人的去世。他放弃仕途,以山水为乐,与道友们论道长生久视的方法。他还曾受唐僖宗召见,被赐号“清虚处士”,但他谢绝皇帝的一切厚遇,只愿以清高自居。
在后周显德年间,他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但又因避免官场纷争而辞职。在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他避开政治,不知去向。在太宗时代,他再次被召见,并获得“希夷先生”尊称。但在端拱二年的七月廿二日,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寿118岁。
至今,在华山仍保留着许多与陈抟相关的遗迹,如玉泉院、希夷峡、避召崖、博台等,这些都是纪念这位古代智者的丰碑。而他的墓穴位于安岳县城东南3华里云居山南,也成为了一处旅游景点和历史遗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