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陇乡的深远记忆中,牛狮爷的诞辰被载入了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每当正月初五,揭阳县城里响起了庆祝的声音,那是牛生日这一天,人们将牛狮爷抬出村庄,让其游历乡间;而在中秋节前一晚,则是沉浸于纸影戏之中的酬神仪式。
祭拜牛狮爷,这一习俗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段传奇故事的延续。在古老的地都东山脚下,曾经住着陈、程两姓人家。有一年,在那充满期待与不安的一夜,一位十岁的小男孩,被父亲派往油甘山下的草地去放牧。这时,大自然似乎也要加入这场奇遇。一只老虎,从高高的山上跳下来,直奔那个无辜的小生命。大水牛,不顾一切地护卫着它的小主人,与老虎展开了一场激烈搏斗。面对死亡威胁,那头勇敢的大水牛越战越勇,最终让老虎倒地,而自己则因过度劳累而昏倒。
然而,当孩子醒来并讲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事迹时,却遭到了误解和恐惧。当事人及邻居们,以为大水牛将孩子撞死,因此用铁锤击打它致命。而真正的情况却是,那头大水牛用自己的角勾起小主人腰带,将其安全带回家。这一误会导致了一个悲剧:这头英雄般的大水牛不幸被错杀,并被埋葬于油甘山下。而后来的人们,为纪念这个有勇气保护弱小的大水牛,便在此处筑起了一座小神庙,将它尊称为“北斗”,并供奉成为了“三牲”(猪、羊、鸡)的祭品,每逢初一十五还会前来祭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故事便演变成了一个关于忠诚与力量、生命与牺牲,以及错误与宽恕的丰富寓意。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对于那些平安放牧者来说,是对他们辛勤劳作的一种感谢;对于那些崇尚忠诚和正义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来源:《潮汕民俗大观》作者:蔡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