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平:道家学者在社会的影响力
2003年10月,在陕西华山,各大媒体举行了一场现代版的“华山论剑”,邀请金庸先生参加。 当时曾经发生了一件事:金庸老师坐轿子上山,途中被陕西道教协会的道士阻拦了,原因是道教工作人员认为金庸在《神雕侠侣》中,伪造了尹志平奸污小龙女的事件。这一事件侮辱了全真道。后来双方人员协调了好一阵子,陕西道士才同意放行,让金老师得以上山。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尹志平,究竟是什么人物呢? 尹志平(1169~1251)为元初著名全真道士。字太和,祖籍河北沧州,宋时徙居莱州(今山东掖县)。生于金大定九年(1169)。幼颖悟,读书日记千余言。年十四遇马钰、遂欲弃家入道,但父不允,最终伺机潜往。在逃之再三后,其父始从之。他最初住昌邑(今属山东)之西庵,然后参与栖霞观,与邱处机相遇并尽得其“玄妙”。此后,又研习《易》于郝大通,并受箓法于王处一。
随着他的声望增长,他成为齐东地区二十年的主要宗师。当元太祖成吉思汗征召邱处机时,他因为与邱处机关系密切而被召见。他还随同李仲禄前往燕京,并且出席成吉思汗的大雪山觐见。此后,他继续辅助邱处机,一直到他去世。在那段时间里,全真派声名远播,被尊敬者云集。
当他继任掌教之后,全真派得到更大的支持和发展。至于他个人的品格和贡献,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诗词来窥见。他编纂了《葆光集》,其中包含咏怀、遣兴、唱和等多种形式,以及劝戒诗歌,这些作品都赞美修行和积累功德。他也留下了一系列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小说,其中包括对忍耐、谦虚以及克己利人的指导。此外,他坚持严厉地自律,同时对待他人也是如此,从不追求个人荣誉或利益,而是致力于修身养性,以达到精神上的自由。
虽然在历史上有过争议,但尹志平作为一个人物,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宗教领域还是文化传统方面,都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