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风云变幻中道家也孕育了众多代表人物他们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思想体系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不

尹志平(1169~1251),元初著名全真道士,以字太和为人称呼,其祖籍河北沧州,但宋时徙居莱州(今山东掖县)。他幼颖悟,读书日记千余言。在金大定九年(1169)出生于一个文人的家庭,他自幼聪明过人,对学习有着极高的兴趣。

尹志平与马钰相遇后,一心欲弃家入道,但父母不允。他伺机潜往,并被追还并锁闭静室。无何,再次遁去,最终父母始从之。在他的修行道路上,他先住昌邑(今属山东)西庵,与邱处机相遇,并受其“玄妙”之教。此后,又问《易》于郝大通,受箓法于王处一。

随后,他在潍州(今山东潍坊市)玉清观主盟齐东二十年。当元太祖十四年(1219),成吉思汗征召邱处机时,由于尹志平为全真派中的杰出人物,被假道潍州,与刘仲禄一同前往莱州昊天观见处机。他们一起北上燕京,为处机觐见成吉思汗,这是对全真派影响力的重要认可。

此后,尹志平随邱处机返燕京,在长春宫居住期间,全真派声名远播四方尊礼者云合。然而,当邱处机逝世时,由于遗命及宋道安嗣教的问题,不得不进行协调处理。在这段时间里,全真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尹志平依然秉持谦恭、苦己利人的精神,以至最后成为全真第六代掌教宗师。

在掌教期间,元统治者如故支持全真派,使得该门派得以继续发展。在他的领导下,全真派影响力进一步扩张。他曾赴陕西兴复佑德、云台二观等地,更因尊显祖师而被誉为“翼祖庭”。

尽管有诸多荣誉与职位,却没有让他放慢脚步。一生勤于诲人、严于律己,不慕荣利甘居淡泊。他甚至因为我无功德而辞去了掌教职位,而选择隐退生活。这对于当时强盛如影附体的大乘佛教以及其他宗教学术界来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