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平:道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在社会中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尹志平(1169~1251)是一位著名的全真道士,他的思想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字太和,祖籍河北沧州,宋时徙居莱州(今山东掖县)。生于金大定九年(1169),幼颖悟,读书日记千余言。
金明昌二年(1191),他参邱处机于栖霞,并尽得邱之“玄妙”。此后,又问《易》于郝大通,受箓法于王处一。于是道名四播,远近尊礼,参道者不绝。他继住潍州之玉清观,为齐东二十年元太祖十四年,被成吉思汗征召去见邱处机,对其绝金、宋就元聘起了赞画作用。随后,他随邱处机北上燕京,与处机西觐成吉思汗,在大雪山为十八随行之冠。
掌教期间,全真道声名远播,他退居德兴龙阳观寻隐烟霞观。掌教后,其鼎盛局面得以继续发展。他参与编纂《大元玄都宝藏》,并被赐予“清和演道玄德真人”号,最终逝世时,被赠予“清和妙道广化崇教大真人”。
尹志平一生勤于诲人、严于律己,不慕荣利、甘居淡泊。在当时的人所共慕之掌教职位亦持谦让态度,这在当时官高权重且争斗激烈的环境中,是极难得的一种品质。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正追求内心修养与精神世界完善的人,以及一个将个人修为提升至国家层面的宗师形象。
然而,当代学者认为,有些关于他的传说可能夸大事实,但无论如何,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作为全真派宗师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他对于个人的修养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修养来影响社会这一理念。这一点在现代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即使是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而又充满挑战的大社会中也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