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源自中原,宋代陆游已有诗咏其事。河南尤以豫东频现,此习俗在下葬前夕,子嗣亲朋聚首,在灵棚举行仪式,与戏班奏乐共度夜晚。
家祭,是封建传统与文化延续,不仅迷信色彩浓厚,更是家族信仰延续。在城市中虽不多见,但仍在乡村流传。
家祭形式多样,有家祭、庙祭、墓祭、年祭四种。山西乡村现存此四种形式。在堂屋设家谱或族谱,上挂辈辈先祖名讳。牌位高尺把,木刻方头或圆头碑状,或一块木板上书毛笔字。
“神主碑”收藏壁龛,遇日取出供奉称“请‘主’”。族谱悬壁,“神主碑”环列供桌长辈居中后辈侧。
供桌讲究绣花或印花裙,小吃香炉点心新鲜果品干果。晚间点油灯蜡烛长明灯照明布垫跪拜磕头用。
时间次数方法各地农村不同,但基本程序需设祭品焚香奠酒叩首礼讲述先人业绩诏示子孙显示不忘效法。
有的家庭诵念“祭文”,展示“家训”或“祖训”教育后代光宗耀祖勤廉自勉为祖争光。
春节七月十五清明忌日进行,一些六十七八十寿辰婚嫁时也会举行墓祭带食盒内装点心酒黄白纸铁锨到坟头摆开供品焚香烧纸奠酒跪拜叩首添坟送寒衣失声痛哭哀悼情。
年祭一次大型活动春节前后进行除夕派人郊外焚香迎接祖先之神灵再元旦晨起全家人焚香四叩首拜年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