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关于道教最高神仙的讨论一直是激烈的。2003年10月,在陕西华山,一场现代版的“华山论剑”吸引了众多媒体和金庸先生的参与。当时,一件争议性的事件发生了:金庸老师坐轿子上山,被陕西道教协会的道士阻拦。这是因为这些工作人员认为金庸在《神雕侠侣》中描述了尹志平奸污小龙女一段内容,这对全真道造成了不公正的损害。经过一番协商,陕西道士最终同意放行,让金老师得以上山。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人物尹志平又是谁呢?尹志平(1169~1251),元初著名全真道士。他字太和,祖籍河北沧州,宋时徙居莱州(今山东掖县)。生于金大定九年(1169)。幼颖悟,读书日记千余言。年十四遇马钰遽欲弃家入道,但遭父母反对,最终伺机潜往学习。后被追还并锁闭静室,无奈之下再次逃去。在这期间,他先住昌邑之西庵,然后参学于栖霞,与邱处机相交,并受其“玄妙”法门。此后,又问《易》于郝大通、受箓法于王处一,从此名声远播,被尊为四方的大宗师。
继而,他又主盟齐东二十年,当成吉思汗征召邱处机时,他随同前往,为邱处机出谋划策。在元太祖十九年的春天,全真派声势达到了巅峰,其影响力遍及四方。他最终成为全真派第六代掌教宗师,以他的才智和修为赢得了人们的心。
在掌教期间,他继续维护全真派的地位,并得到元统治者的支持。他曾赴沁州主持黄箓醮事,对外展现着全真派的威严与力量。在他晚年的岁月里,他退隐至德兴龙阳观,不久逝世,在他的葬礼上,有人称赞他:“我无功德敢享此供奉乎!”这表明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情怀。而他的遗作《葆光集》三卷,以及编辑过的一些其他作品,如《清和演道玄德真人》,都是当时文学界所推崇的一部分。此外,还有许多诗词歌曲流传下来,其中充满了提倡忍让、劝诫修行等主题,是对当代社会有一种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尹志平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一位深具政治手腕的人物,以其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