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甘肃天水市人,1936年6月生于贫困家庭。自幼丧父,他是三兄弟中的最小者。外祖父为清末秀才,对儒学有深厚的造诣,其父亦受其影响,通读儒家四书并涉猎佛、道经典。在乡塾学习时期的他,不仅勤奋学习,还在家中从慈母处研读儒家经典,逐渐成长为一个文化素养丰富的人。
1952年3月,19岁的任法融在陕西陇县龙门山游览期间,被这片山清水秀的景致和元代道士丘处机(长春真人)得道的地方所吸引。他留居龙门洞,与二十多位道士共同生活和工作,并开始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他正式入道,并拜全真龙门正宗二十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为师,从而开启了他的修行之路。
王嗣林道长精通斋醮法事及韵律,但任法融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真正重要的是修炼以延年益寿和探索宇宙与万物之源。他致力于阅读《易》、《周易》等经典,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研究《老子》、《庄子》的精神实质上。这段时间里,他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文化水平,也深刻理解了哲理与实用性之间的关系。
随后他离开龙门洞,在楼观台继续他的修行。此时期,他不仅认真学习儒家的五经,而且重视对《老子》的研究。在1964至1966年的三年间,他深入研究《道藏精华录》,大幅拓宽了知识视野,对《老子的》更有了一种亲切感。
1978年之后,当局重新允许宗教信仰自由后,楼观台恢复到了原有的管理状态。1980年代初期,任法融担负起筹资维修楼观台的责任,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对《老子的》注释工作。在5年的努力之后,该注释作品总计40万字,其中1987年冬完成一版10万字版本,最终在1988年由出版机构发行。
除了注释,《老子》,任法融还撰写过多部著作,如《太上老君养生十四字诀》、《黄帝阴符经·黄石公素书释义》以及《周易参同契释义》,共计四部著作。此外,由于他坚持爱国、爱教、信仰虔诚且办事干练,因此获得众人的尊敬,并被推举担任各类职务,如中国道协常务理事、院副院长等,以及成为中国政协委员及民宗委副主任等高级职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是当今中国 道教界的一位杰出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