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甘肃天水市人,1936年6月生于贫困农家。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被誉为道教界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小失去父亲,任法融在兄长们的支持下,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上了修行之路。
1952年,他在陕西龙门山偶遇了一群道士,这次相遇改变了他的命运。在那里,他深刻体会到了道家的真谛,并决定投身于这条修行之路。随后,他拜入全真龙门正宗二十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为师,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了丰富多彩的道术。
尽管他曾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但任法融始终保持着对《道德经》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然遭受了迫害,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信仰,而是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道德经》的哲理。
1978年之后,当中国社会开始走向开放与改革时,楼观台也重新回到道教的手中。任法融不仅担负起恢复宫观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继续研究《道德经》。经过5年的辛勤编写,最终完成了一部注释《 道德经》的巨著,该书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人生智慧被广泛赞誉。
此外,任法融还撰写了四部专著,其中包括《太上老君养生十四字诀》、《黄帝阴符经·黄石公素书释义》、《周易参同契释义》,这些作品都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精湛技艺。
至今为止,任法融仍然是一位活跃在中国宗教界的人物,不仅因其学问出名,也因其品格受到尊敬。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真理、坚持信仰,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活动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