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一得道高人的隐世缘由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达命之情者,不务知#1之所无奈何。知之所无奈何者,命表事也。

夫人之生也,各有素分,形之妍丑,命 之修短,无非命也。故达生於性命 之士,其性灵明照终不责於分外,为己事务一生命 之所锺者皆智虑之所无奈何也。

养形必先以#2物,而物有余而形不养则有矣;知止其分,物称其生,则斯足矣,有余则伤?物为资货衣食旦夕 所须。夫颐养身形先须用物,而物有分限不可 无涯。

故几鄙之徒积聚有余而养卫不足世 有矣,有生必先无离形,而形不离而 生亡亦有人焉。守形太#3甚故 生亡也。

既有此浮生不能离 形遗智爱 形太甚亡失全 生道 也如此类世 有矣。生活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非我所制则 无为 有怀於 其问。

生的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非我 所制则 无为 有怀於 其问。而世俗 之人 不悟斯理 食多资货 厚养其身 妄谓足以存 生深可悲欺。而养 形果不足以存 生厚养其 形 弥速死地 弥至 故次定不足以存 生 则世奚足 为哉 莫若放 而任 之。

驰逐 物境 本为资 养 故 知世间 物 务 何足 为 也 虽不足 为而不可不 为 者 其为 不免 矣 性 分 各自 为 者 皆 在 至 理 中 来 故不可 免 也 是 以善 養 身 者 从 而 任 之 分 外 事 不 足 为 也 分 内 事 不 可 不 為 也 目见耳听足 行 心知 夫禀于 性 理 虽为 无 为 故不 务 免 也

欲免為 形莫 如 棄 世 棄 世 则無 輕 無 輕 則正 平 正 平 則與彼更 生 更 生 則幾 矣 更 生 曰 日新 夫欲有為養 形者 無過棄卻 世問 分 外 事 棄 世 则無忧累 無忧累則合於正真平等道 平正則冥於日新變 故能盡道玄妙

事奚足棄而生物奚足遺 棄事則形不勞 遗生物則精不亏 人世虚無 何度損棄 命來往可 奈何復得見 呵哉

夫생民与天地相合,以万化万,以和育万,以仁爱万,是谓大同。大同乃是圣人行道的根本宗旨,是对宇宙自然法则的一种体认和尊重,也是对人类社会关系的一种美好愿景。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个人来说,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抛开私心杂念,与自然融洽相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超越功利、超越恐惧和期待的心态,只在乎顺应自然规律,与宇宙的流动保持一致,那么内心就会变得平静,没有了烦恼,没有了焦虑,也没有了痛苦,因为一切都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着,最终达到一种高层次的人格完善状态。此时,我们的心灵会变得纯净、坚固,即使面对外界的风雨,都不会动摇,因为我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并且我们的内心已经完全准备好了迎接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极端自信的状态,但这不是简单的自信,它基于的是对于生命本质以及宇宙运行原理的一种深刻理解和接受,以及对自己的内在力量充满信心。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挑战,我们都能够从容应对,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每一步都是向着整体发展方向前进,因此每个选择每个行动都是符合宇宙意志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就真的能获得一种超脱尘嚃、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情感自由,这就是“得道高人的隐世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