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闵智亭出生于1924年,他的家庭以经商为业,但他的内心却早已被一种出世之志所驱动。日寇侵华时,他放弃了学业,一路走到了华山毛女洞,这里是他修行和成长的地方。
闵智亭的大师之称,不仅体现在他对道教经典的深刻理解,更在于他那幽默风趣的一面。在一次与弟子的交流中,大师说:“道法自然,就像做豆腐一样简单,但要做出好豆腐,却需要不懈地努力。” 这句话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师无比的魅力,也让人们明白了学习和实践中的艰辛与必要。
随着时间的流逝,闵智亭成了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曾拜刘礼仙为师,在八仙宫深造,又得到了赵理忠、邱明中的教诲。他还曾任八仙宫知客,并担任过武昌长春观监院陈明昆的大弟子。这些经历让他成为了一名真正懂得如何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人。
除了书卷文化,大师还是一位琴棋书画全才。据说,在福星观期间,他曾遇到清自道人周济,与其学习书画;又从江南高道李理山学习天文星象学及奇门遁甲;最后,从诗人黄夷吾那里学会了古诗词。这段时间,是他学问和艺术修养得到极大的提升的时候。
后来,闵智亭回到西安八仙宫,一直担任重要职务,并且参与了许多社会活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下山还乡,但1978年之后,当局政策变革,让他再次回到华山生活并恢复正常宗教活动。此后,他继续参与各种宗教工作,还主持“道教知识专修班”教学工作,被选为中国道协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职位。
至1987年,闵智亭当选为西安市道协会长,再次证明了他的能力和影响力。而在1992年,即便已经退休,他仍然被推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这样的荣誉令人敬佩。
尽管生命终结于2004年的1月3日,但闵智亭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关于他的传记,更有关于如何通过幽默融入生活,同时保持对精神世界追求的故事。他的笑谈,如同一盏灯塔,为我们指引着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