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的名画《玄门十子图》中,有一幅文始真人像,这位文始真人就是尹喜,字文公,他是周末时期的人物,在道教中被尊称为“关尹子”、“文始先生”、“文始真人”。尹喜不仅擅长天文学,还以其仁德著称。据说他曾隐居终南山,一心修道,因其楼观星辰而得名。周王听闻他的故事后,便将他封为大夫。
传说老子骑着青牛西行至秦川时,尹喜作为函谷关令,对老子的学识深有所知,因此特意派人守卫关口,不让老子过往,并且还专门清扫道路、点燃香火,以示对老子的尊敬。当老子真的来到函谷关,尹喜亲自迎接,并恭敬地请老子留下,但最终还是被拒绝了。随后,尹喜以病身辞官,与老子一起西行至秦。
在这段旅途中,老子向尹喜传授了自己的道理,并把《道德经》的全书赠予了他,然后独自离去。记载显示,尽管失去了师父的直接指导,但 尹喜依然虔诚地研读这部经典,从中汲取智慧。
在道教中的位置上,尹喜的地位极高,他常与 老子的同时祀奉。在日常生活中,尹喜坚持保持一种“心平体正”的状态,就像射箭一样保持平稳。这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之法,也能够治国安邦。他解释这种方法:“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表明这种方式既能治理国家,又能培养个人的品格,同时又能够理解事物背后的原理和原因。
关于他的著作,《关尹果》共九篇,但现今已无法找到完整的原版,而现在流传的《关尹果》可能也是后世根据其思想创作出来的一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