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无为之道与人物的不可思议转变卷二十一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达命之情者,不务知#1之所无奈何。知之所无奈何者,命表事也。

夫人之生也,各有素分,形之妍丑,命 之修短,无非命也。故达生於性命 之士,其性灵明照终不责於分外,为己事务一生命 之所锺者皆智虑之所无奈何也。

养形必先以#2物,而物有余而形不养则有矣;知止其分,物称其生,则斯足矣,有余则伤?物为资货衣食旦夕 所须。夫颐养身形先须用物,而物有分限不可 无涯。

几鄙人积聚有余而养卫不足则世 有矣。有 生必先無离形,而形不离則 生亡亦有人焉。守 形太甚故生亡 也。此类世间多见。

世间人以為養 形足以存 生;弥養而弥失是理耳。而世俗人不知此理,以為厚養身體可長壽深可悲欺。而實際上養 形果不足以存 生,再加上厚 養則死地愈速故次定不足 以存 生。

然後言道:驰逐世界本為資源,本來就應該如此。但如果我們將一切都看作是必要的,那麼這種思考方式就會導致我們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感到疲憊和負擔,因為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最基本的人類需求,也可能被視為過度奢侈,因此在追求生活品質時往往會忽略了根本的需求,比如健康、安全和幸福感等。

因此,我們應該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尋找平衡點,使得我們能夠滿足基本需求並享受生活,但又避免過度追求與消耗,以維持個人的福祉和社會整體的穩定與繁榮。此外,這種態度還可以幫助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因為它鼓勵更節約、更環保的一般生活習慣。如果每個人都能達到這樣的心態,那麼世界就會變得更加平衡和諧。我們將無需更多地爭取與競爭,因為每個人都已經獲得了他們需要的一切,所以在現有的條件下,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並發揮作用,這樣就能創造一個真正平等和自由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不再需要去競爭其他人的資源,因為每個人都已經擁有一切他們需要的一切,因此大家都可以專注於自己內心深處渴望探索的事業或愛好,以及如何貢獻回給社會。我們將不再見到戰爭、暴力或任何形式的衝突,因為當沒有人因缺乏資源而感到恐懼或焦慮時,就沒有理由去攻擊別人或者使用暴力來保護自己。我們將建立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充滿愛、理解和同情的地方,其中每個人都是獨特且價值連城,在其中彼此相互支持並共同成長。我們終將學會尊重自然界,並把握住地球上的有限資源,以確保未來幾代子孫仍然能夠繼續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