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字文公,以其深厚的道学造诣,被尊称为“关尹子”、“文始先生”、“文始真人”。他不仅擅长观测天象,而且以仁德著称。后来,他因探索山水之美,在陕西终南山建了一座草屋,致力于修炼至道。在这里,他观星望气,因此被称为“楼观”。
据说,当老子带着青牛从函谷关出发时,任凭那里的尹喜作为函谷关令。他了解老子的博学多才,便下令让守关的人们不要轻易放行,也派人清洁道路,并点燃香火,以待圣人的到来。当老子真的来到函谷关时,尹喜迎接并恭敬地请他留下,但老子坚决不肯留。之后,尹喜便因为身体原因辞去官职,与老子一同前往秦。
在这次旅途中,老子向尹喜传授了自己的思想和著作,并将《道德经》赠予了他,然后独自离去,不知去向。受此影响,尹喜对《道德经》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读。
在道教中,尹喜的地位非常高,他常与老子的画像一起供奉。据记载,他生活中的习惯是保持心平体正,就像射箭一样要有正确的姿势。他解释说:“这不仅仅是射箭,更是治理国家、养身和理解事物的方法。”这种心平体正的修持方式,不仅能保健身心,还能治国安邦,同时还能洞察事物的本质。
关于他的著作,有《关尹子》九篇,但现已失传,只有今本《文始真经》,有些版本认为可能是后人所编写而非真正的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