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中的尹利萍形象

在一个宁静的小巷里,隐藏着一处名为成都漆器工艺厂的地方,这个地方虽然看似不起眼,却保留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格。这里,44年来一直致力于漆艺的工艺美术大师——尹利萍,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段从懵懂到狂热,再到传承的故事。

尹利萍原本是一位国画家,她以出色的绘画技巧进入了成都市工艺美术公司,但她并没有预料自己会走上漆艺这条路。当时,她只是偶尔听说过“漆器”,但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样子。1975年,她22岁那年,被分配到了成都漆器厂,那里有接近50人和她一起入职。

尹利萍误打误撞地开始了她的漆艺人生。她最初觉得漆艺术业复杂,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她爱上了这个行业。“特别是看到那些不起眼的材料,通过自己的双手变成如此漂亮的艺术品后,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这样的经历让她对 漆艺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这也是她坚持下来44年的动力所在。

40多年来,尹利萍设计制作的作品数十次荣获国家级大奖。在2011年,她花费2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大型作品《牡丹卷草大花瓶》,直径90厘米、高2.3米,是成都漆器历史上最大的工艺品之一。

尽管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因素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人才断代的问题,但2006年,当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部分时,情况发生了改变。现在,有41名在职员工中,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甚至00后的青年,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着每一个细微的手续操作,即使需要重复上百遍或上千遍,也毫无怨言。这也让尹利萍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这是传承与发展的一个明显信号。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尹利萍提出了融入现代元素,让其更加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并且将其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以此提升该传统工匠技艺的地位。她还担任一些大学设计专业的客座教授,不断推广和研究,使得下一代能够继承这一宝贵财富。对于未来,她笑语:“我可能会一直坚持到我做不动的时候吧。”

这样的生命态度,无疑是对我们每个人提醒:真正的事业追求不是短暂闪耀,而是在平凡中持续燃烧出的光芒。而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对于像尹利 营这样的个体来说,其存在便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