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智者不惑圣人不仁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延伸阅读来更深入地理解这段经文。在王弼《道德经注》中,他解释说,这五个方面都讲的是不造作,不施加形制于万物,以其自然之性为准。此即圣人的行为方式,他们不会给予世间任何形式或方向,只因顺应自然法则,因此在行动时不会留下痕迹,也不会有过失或病疵发生。在苏辙《老子解》中,他进一步指出,这些原则体现了全德之人的品格,他们对待万物如同母親对待孩子,即便放纵也绝不会离去,因而能完美地关闭和捆绑事务,没有需要额外工具的情况。

因此,无论是从王弼还是苏辙的角度看,都强调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那就是顺应自然、避免造作和施加力量,而不是通过教导或控制他人来实现这一点。这个过程被称为“袭明”,即利用内在的智慧和洞察力来帮助他人,而不是依赖于外在的权威或工具。这正反映出了老子的政治哲学,即领导应该像水一样流动,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本性自由发展,从而达到社会和谐与平衡。而那些试图强加规则或者使用计谋的人,最终会失败,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并尊重天然秩序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