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养生之道:得与失的双重面
在他人眼中,曾国藩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对他自己而言,他更自觉地致力于养生之道。然而,他仅仅活了62岁,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他的晚年生活无奈,以及养生的不足。
曾国藩在饮食上极为注重,主张少食、素食、清淡。他每天以蔬菜为主,偶尔炖一两种蔬菜,而非肥鱼大肉。即便是军务繁忙,也坚持吃老米粥来调理脾胃。他告诫子弟夜饭不能有荤腥,只能吃素,这不仅利于养生,也体现了他的俭朴品质。深知“脾胃为人后天之本”,过多的油腻食品会损害脾胃,因此通过少食、素食和清淡的方式来保持脾胃健康,从而促进整体长寿。
除了饮食方面,曾国藩还非常注重精神涵养,最显著的是他的“早起”习惯。他认为早起是养生的第一秘诀,可以振奋精神,对于公务繁重的人来说,更是无价之宝。这一习惯不仅影响到了自己的幕僚和将领,还传递给了后来的世代。
体育锻炼对于曾国藩来说同样重要,他每天坚持饭后走千步,并且要求家庭成员亲自种菜、养猪等实践活动,以避免身体虚弱。此外,他还制定了一套日常六功课,即每天必须完成六项任务,其中包括饭后散步,将睡前洗脚等,以保持身体健康。在子女中有一位少年体弱多病时,他命令其每日早晚各行五里路,久而久之竟然转弱为强。
书法和围棋也是曾国藩提倡的一些活动。通过书法练就忍耐力,同时调节心情;围棋则能帮助他在紧张时刻放松心情,使其能够镇定应对危机。而这两种运动虽然舒缓,却效果显著,而且适合长期练习。
尽管如此,曾国藩晚年的生活也有遗憾。一方面,由于过度劳累,加上患病史,如肺病和牛皮癣,一直伴随着他至终身。这表明老年人的生活应该量力而行,不可过度疲劳。一方面,由于心理压力巨大,如受清廷猜忌导致的心神郁闷,这也可能加速疾病发生与发展,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