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甘肃天水市人,1936年6月生于贫困农家。他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道教经典的广泛研究而著称。从幼年起,他便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习儒家四书,并逐渐涉猎佛、道经典。在1952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中,他遇到了龙门洞道院的道士们,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任法融决定留下来学习,与当时的监院共度日,逐步走上修行之路。
他师从全真龙门正宗二十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对斋醮法事有精湛技艺,对道教科仪了如指掌。然而,不满足于表面的仪式性质,任法融更注重内涵与实用价值。他认为,修行不仅要达到个人延年的目的,还要探究宇宙造化之源,以及万物消长之理,因此他专注于研读《 道德经》、《南华经》等重要文献。
随着时间推移,任法融成为了一个学者和领导者,在楼观台成为一名监院期间,他利用每一点空闲时间来撰写关于《 道德经》的注释,最终出版了多部著作,其中包括《 道德经释义》、《太上老君养生十四字诀》、《黄帝阴符经·黄石公素书释义》,以及《周易参同契释义》。
除了文学创作外,任法融还是一位实际行动的人物,无论是在管理宫观事务、培养新入行者,或是处理与政府部门交涉的事务,都能以卓越的手腕解决问题。他被誉为当今最优秀的一位学者之一,其信仰坚定、工作勤奋,让他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名,被选为政协委员,并担任中国道教协会主席及其他职位,为中国道教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