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道家学说创始人王兴理道长

我记得王兴理道长,一个在1932年1月6日出生于河北塘沽的人。他在1960年选择了成为一名道士,在华山王母宫接受了传教。在接下来的26年里,他一直住在眉县汤峪远门口的老君洞。到了1987年,他又搬到眉县钟吕坪的老君洞。1989年,他受戒于北京白云观的王理仙方丈,并获得了“治道子”这一法号。

他在太白山的太白庙中居住了13年,直到2010年才离开。在2002年的某个时候,他被誉为八大师之一的引请大师,而2011年的7月1日,他便告别尘世。我听说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推广和发展宝鸡市和眉县的道教。他甚至因为香港飞雁洞刘松飞先生、谭召先生的大力支持,成功地修建了钟吕坪八仙殿和太白庙前的石桥,还收回了太白庙的地产权,为当地道教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说王兴理道长非常关心青年人对道家的学习与修行。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人对于戒律不够严格,对传戒过程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实践。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曾经形容过他的第一印象:那是一双炯炯有神的丹凤眼,从一张国字形脸上闪烁着智慧;耳朵两边适中,鼻梁挺直,周正口型,再加上乌黑发亮的发髻、三绺乌黑口须,一身海青色的 道袍,让人感觉干净、干练而精神。他的外表仿佛是仙人降临间,这种气质让人难以忘怀。当他轻声慢语地说话时,你几乎能感受到那份超凡脱俗的情怀。这位高深莫测的人物,如同山间隐者一般,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