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道长王兴理于自然之中行走

我记得王兴理道长,一个在1932年1月6日出生的河北塘沽人。他在1960年选择了成为道士,先后拜访华山王母宫,并于1960年至1986年间,在眉县汤峪远门口的老君洞修行。随后,他在1987年又前往眉县钟吕坪的老君洞继续他的修炼之路。

他不仅修为高深,而且还受到了北京白云观的王理仙方丈的传戒。在2002年的某个时刻,他被誉为八大师之一的引请大师所认可,而2011年的7月1日,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敬仰。

王兴理道长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推动宝鸡市和眉县的道教文化发展。他利用香港飞雁洞刘松飞先生和谭召先生提供的大力支持,不仅主持了钟吕坪八仙殿和太白庙门前石桥的大规模建设,还成功收回了太白庙产权,为当地道教文化树立了一座坚实的人文景观。

他对青年一代非常关心,他们对于学习和修行方面的问题都有着深切的心灵触动。他的见解是,当下的道教戒律过于宽松,传戒成为了形式,而真正实质性的东西则被忽略。这让我不得不思考,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找到那份真正纯粹、真实的情感与智慧?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曾这样描述过他第一次见到王兴理道长的情景:那个人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光芒,那张脸仿佛是吕祖一般神秘而庄严;耳朵位置恰好,一根鼻梁挺直,再加上周正的小嘴巴,都让人感觉到一种超脱尘世俗物之外的一种存在感。而头顶盘起乌黑发亮的发髻,以及飘拂着三绺乌黑口须,使整个形象显得既干净又精神;身材魁梧,穿着海青色的山袍,加上十方云鞋,让人联想到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物。而当听到他轻声慢语的声音,我才意识到,这可能真是遇到了从天界降临下来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