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阮籍,他是千古英雄人物中的一个。关于他的先世,历史书中只记载了他父亲阮璃的名字,其他人并没有特别显赫的人物。然而,即使在士族和庶民之间存在明显界限的时代,司马昭还曾经向阮籍求婚,这表明尽管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阮籍本人也应该出身于士族,而不是寒门。
《世说新语》中提到:“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看起来阮氏是一家豪门大族,而且他们一家多代都以儒学为业,只不过阮籍和他的弟弟阮咸两个人经济状况较为困难。
当时年仅三岁的阮籍失去了父亲,因为病重去世,他只得依靠母亲过着艰难的生活。这段凄苦的人生经历可能影响了他孤傲的一面。
据史书记载,当时八岁就能写作文的小男孩喜欢弹琴、长啸,并且好学不倦,同时还学习武技。他既有孤傲放达的心态,又崇尚儒家的济世之道,在他青年时期,他将儒家所尊敬的大贤作为自己的榜样。
到了三十一岁的时候,魏明帝去世后,由齐王继位改元称正始元年(249)。从正始元年到嘉平元年恰好十年,这期间曹氏与司马氏从合作转变为对立,而这段时间里,也见证了 阈籍态度的大转变。
在正始前期,对于曹爽骄奢淫逸专擅朝政而感到失望,不愿意参与政治活动。在这一期间太尉蒋济听闻他的才华想要征辟他做官,但被拒绝后蒋济误以为已应命,因此派人迎接结果发现已经回去而生气迁怒其椽属王默。王默恐惧写信劝说但未果,最终勉强出仕却又迅速辞职。
随着时间推移,从事务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观望待机策略,没有积极介入。当权者们相互猜忌的事态不断恶化,最终导致政局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人才选择避免卷入混战。而对于那些能够远见卓识的人,如同人们对那次事件中的行为评价一样,他们赢得了一致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