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小说家思想主张探究之卷二十一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达命之情者,不务知#1之所无奈何。知之所无奈何者,命表事也。

夫人之生也,各有素分,形之妍丑,命 之修短,奚及贫富贵贱,愚智穷通,一毫已上,无非命也。故达生於性命 之士,性灵明照,终不责於分外,为己事务也,一生命 之所锺者,都智虑 之所无奈何 也。

养形必先以#2物,而物有余而形不养则有其矣;物称其生,而我亦足矣,有余则伤?所以遗弃于世间的物,是资货衣食、旦夕所须。而颐养身形,则先须用此种资货衣食,但这些资货衣食却有限,不可无涯。故那些只知道积聚更多的人,却往往不能提供给自己的身体充足的养护,这样的情况在世间是常见的。

有生的必要,就要离开那虚幻的形式;但如果形式不离开,那么生命就无法存续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拥有很多财富和地位,却最终还是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因为他们太过爱惜自己的身体和外貌,从而错失了真正生活的道理。

我们必须明白,无论是来还是去,我们都无法控制这两件事,所以我们应该顺其自然,没有什么需要为它烦恼或担忧。如果人们能够理解这一点,他们就会发现所有那些关于如何才能更好地活着的问题其实都是多余的,因为它们都建立在对生命本质错误的理解上。

然而,大多数人认为,只要能保证自己得到适当数量的地、房、车等物质享受,就能保证自己能够活下去。但这种观念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它会导致人们不断追求更多,而从中获得不了真正满足感,最终可能会因为过度劳累或其他健康问题而死亡,这真是令人悲哀且愚蠢。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是最好的营养和治疗,也不足以保证我们的寿命。而一旦我们开始沉迷于这些东西,我们就越发接近死亡。在这个世界上,对于这些琐碎的事务,我们应当保持一种超脱的心态,让它们像浮云一样飘过,而不是让它们占据我们的注意力,以至于影响到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与直觉。

如果一个人能够摆脱对于名利权力的执迷,并且专注于内心深处的声音,他将会发现真实自我的存在,以及他与宇宙之间微妙联系的一部分。当一个人达到这样的境界时,他就会成为一个“圣人”,他的行为不会被任何事情左右,他的心灵将永远自由自在,与大自然相融合,如同天上的星辰一样坚定不移,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他已经超越了世俗中的争斗与欺骗,被束缚与限制,他现在只剩下纯粹的情感和意愿,那些是宇宙赋予他的礼赞,也是他回馈宇宙的话语。他已经到了那个境界,那里没有胜利者的荣耀,也没有失败者的痛苦,只有一片宁静平等的大海,将一切冲突化作水波轻轻荡漾,然后消散得干干净净。在这里,每个人都平等,每个人的价值都被尊重,每个人的声音都被倾听每个人的存在都值得尊敬。这就是为什么说,在这样一个境界里,没有攻击或者防御,因为每个人都是完整独立而又相互连接的一个整体。他已经进入了那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没有竞争,没有敌手,只有彼此之间温暖亲密的情感流动。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的居民们并不知道恐惧,他们的心中只有欢笑和喜悦,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信任,并且他们知道这是一个美丽又完美的地方。不再需要征服也不再需要战争,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比金钱更珍贵,比权力更强大的东西——内心深处那份清澈透明的心灵,这份心灵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孤独,它告诉他们,即使是在寂静夜晚,当月亮低垂下来的时候,当风吹起树叶的时候,当雪花落下覆盖整个城市的时候,他们依然不是孤单一人。那份来自内部的声音,是指引着他们走向光明道路的是唯一正确的人类指导系统,它教导人们如何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并帮助人们克服各种困难,使人类变得更加善良,更高尚,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