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的名画《玄门十子图》中,有一幅文始真人像,这位文始真人就是尹喜,字文公,他是周末时期的人物,在道教中被尊称为“关尹子”、“文始先生”、“文始真人”。尹喜不仅擅长天文学,还以其仁德著称。据说他曾隐居终南山,一心修道,最终在陕西的一个地方筑了一座草屋,以观星象和察气象而闻名遐迩,因而他的住所被称为“楼观”。周朝的王室听闻此事后,便拜他为大夫。
传说老子当年骑着青牛向西方行走,途径函谷关时,那里恰好有个任职于函谷关令的尹喜。他深知老子的学问渊博,因此特意叮嘱下属不要让那种脱俗之人的形貌经过关卡,同时派人清理道路,点燃香火,等待圣人的到来。当老子真的到了函谷关,尹喜便亲自迎接,并且对老子行了大礼,再三叩拜,请老子留下来,但最终老子还是选择独自一人继续西行。之后,尹喜为了追随师父,也辞去了官职跟随老子一起去往秦地。
在这段旅程中, 老子将自己的著作和思考都告诉了尹喜,并把自己著作中的《道德经》五千言赠予了他,然后再次独自离去。记载显示,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保持内心平静、身体正直这一原则也是非常严格要求自己的,这种修持方法不仅能够治愈身心,也能治理国家,是一种既实用又深刻的养生哲学。
至于关于尹喜的作品,《关尹子的九篇章节已经失传,只剩下一些流传下来的零散记录,而现在流传的一些书籍也被认为可能是后世所托非作。不过,无论如何,都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影响力和道教文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