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命之情者,不务知命之所无奈何。命之所无奈何者,命表事也。夫人之生也,各有素分,形之妍丑,命之修短,奚及贫富贵贱,愚智穷通,一毫已上,无非命也。故达命於性命之士,性灵明照,终不责於分外,为己事务也,一生命之所锺者,都智虑之所无奈何也。
养形必先以物为本,而物有余而形不养,有其分限,不可无涯。故几鄙之徒积聚有余而养卫不足者世间常见。而有生必先离形,而形不离则生亡,有其分别,如守形太甚,则生亡矣。
夫世人以为养身足以存生,但弥养而弥失,是乃深可悲哉。寿夭去来非己所制,而世俗人不知此理,以食多资货厚养其身自谓足以存,又是深可悲欺。而厚养果不足以存,其死地更至。
故次定不足以存,则世奚足为哉?莫若放而任之一切,此乃驰逐物境,本为资生。但知世间物务何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此乃性分各自承担于至理中来,所以不可免,即善养生者,从此任之一切。
夫欲免于饰生的累端,只需弃却尘缘。一旦弃尘,则心与自然相合,无累即平衡,与彼更替,更替即尽,这便是大道玄妙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明白什么值得抛弃什么值得留下,因为那些能让我们脱离凡尘杂念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贵。
因此,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超越一切外在界限,与万物同一,在最原始的状态中找到我们的归宿。这就是为什么圣人能够潜行于世,却又超然独立,不受任何束缚和干扰,他们的心灵总是在静默与自然之间流动,不被世界的事务牵绊。
当我们达到这种境界时,我们就能够像醉酒的人一样,对一切事情都视若渺小,没有焦虑或恐惧,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获得了宁静和自由。当人们看到这样的人时,他们可能会觉得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坠落或者死亡,但实际上,这正是他们实现内心自由和宁静的关键。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说他们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情感和思想限制,因而更加接近天性的纯净状态。
因此,当我们追求这条道路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让自己摆脱所有的执着与偏见,同时学会接受并顺应周围环境中的变化。这是一条既简单又复杂、既容易又困难的大道,它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学习,并最终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那里只有真实与自然,没有更多的情感纠葛或思想上的阻碍。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生命都是完整且神圣的一部分,而整个宇宙则是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其中每个元素都在互相协调、互相依赖中演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