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道教人物中的典范藏于古籍之中

在元代的名画《玄门十子图》中,有一幅文始真人像,传为尹喜之像。尹喜字文公,是周末时期的人物,在道教中,他被尊称为“关尹子”、“文始先生”或者“文始真人”。他不仅擅长天文学,更以其仁德著称。据说他曾隐居终南山,一心修道,因而人们将他的居所称为“楼观”。

周王闻听此事后,封他为大夫。关于老子的故事,传说老子骑着青牛向西走去,而那时任函谷关令的正是尹喜。他深知老子的学识渊博,便下令让守关的人们不要放过有着脱俗面貌的陌生人,并且派人清扫道路、点燃香火,以示对老子的敬畏。当老子真的来到函谷关,尹喜亲自迎接,并行大礼叩拜,希望能留住这位圣人的脚步。但老子依然选择了离开。

之后,尹喜托病辞官,与老子同往秦地。在那里, 老子将自己的著作和思想都讲给了尹喜,还把《道德经》赠予了他。随后 老子独自西行,不留踪迹。而 尹 喜则铭记师父的话语,将《道德经》的五千言精心研读。

在道教中, 尹 喜的地位极高,他常与 老 子并祀。在日常生活中,他要求自己保持“心平体正”,就像射箭一样稳定,这种修持方法不仅能够治身治国,也能够理解万象的本质。这说明这种心态既是一种养生法,也是一种深刻的哲理。

至于他的著作,《关尹子》共九篇,但现今已失传,只有今本《文始真经》,有一说可能是后世所伪造。此外,还有人认为这些文字或许包含了一些历史上的真实信息,或许也含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使得人们对这段历史仍旧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