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及著述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东门外乌牛山之阳出身。自幼聪慧过人,九岁便开始尝试书写,并自注其下。他在科举道路上坚持不懈,30岁才中举人。入仕后,他的学问和品行都受到重视,但他最终选择了辞官,以致力于讲学和研究经典。在他的努力下,他留下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文章和著作,被尊为清朝一代朴学大师。
俞樾的生活轨迹充满了变化。他在北京南柳巷居住时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在河南担任学政时,因一次考试题目被指责而遭到革职。此后,他放弃了仕途,一心专注于研读经典。在这一过程中,他与陈奂、宋翔凤等人的交流,对他的经世今文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俞樾继续在不同的地方讲授经典,最终定居在苏州紫阳书院和杭州诂经精舍。他对古代文献有着极高的热情,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将自己的见解通过大量著作传达给世人。他的作品涉猎广泛,从史学到音韵,再到训诂,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俞樾的一生是兢兢业业地教书授学。他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其中包括戴望、朱一新等知名人物,他们对后来的江浙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人们甚至戏称他“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表明他对知识世界贡献巨大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观。
除了大量散文集成之外,俞樾还撰写过多部小说,如《七侠五义》(改编本)。他的全部著作汇集为《春在堂全书》,共计500卷,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显赫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