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顗中华历史名人在社会的光芒

智顗,俗姓陈,字德安,被尊称为智者大师,也被后人奉为“东土释迦”,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实际创立者。他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即538年,当时是佛法普及、战乱频发的时代。出生前,他家已因避战乱随衣冠南渡至荆州华容。父亲陈起祖在梁朝做官,文武兼通,被萧绎赏识,任益阳侯。

智顗十五岁时江陵被西魏军队攻破,梁元帝被杀,这次事件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之后他发弘大愿,誓作沙门,但为了不拂逆双亲意志,他并未立即出家,只礼拜诵经。在父母离世后,他终于投入长沙果愿寺法绪大师门下剃度,并学习《金光明经》、《摄大乘论》等经典。

二十三岁时,他去光州参访慧思禅师,在慧思门下精进学习七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有一次持诵《法华经》,忽然心境朗照,证得法华三昧前方便。这次领悟被世人称为“大苏妙悟”。然而他仍接受慧思指导直到光大二年才接过衣钵前往金陵驻锡。

在金陵瓦官寺传法度众期间,他结合理论与实践强调“教观双运”,“解行并进”。他不仅将新的禅法带至金陵,还使当地义学有了一番新气象。当时金陵上首僧均来就学,以希一句之益,不惜无赀之躯,这可谓举国皈依,一时无双。

然而,由于外务烦扰和喧哄场面越来越多,最终坚定拒绝了朝野挽留,在太建七年离开金陵隐居天台山。他在此建立伽蓝白日讲解佛法晚间亲自指导止观修习。在天台山隐居期间,有一次面对种种幻象魔征岿然不动,又领悟了一番境界,这被后人称为“华顶妙悟”。

十载寒暑过去至德三年(585),陈后主遣使求请智顗出山说法,他允诺再至金陵,大开讲筵。由此名扬教界,当时金陵上首僧均来就学。此后又离开几次,最终回到庐山完成了《摩诃止观》等著作,使得天台宗的理论体系完善。最后,在开皇十七年(597)恰好讲完《观心论》圆寂,与世寿六十,僧腊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