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心不死道不生欲不灭道不存之卷第廿一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达命之情者,不务知#1之所无奈何。知之所无奈何者,命表事也。

夫人之一生,每个生命都有其固有的本性与天赋的使命,它们是无法被外界条件改变的。因此,我们应该顺应自然,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性,而不是去强求或期望它符合我们设定的标准或模式。

养形必先之以#2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知止其分,物称其生,生斯足矣,有余则伤?物是指那些我们需要维持生活的基本资源,如食、衣、住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就能够享受健康和幸福。但如果过度追求这些东西,就可能会导致负担太重,从而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福祉。

夫几鄙 之徒积聚有余而养卫不足者世有之矣。这说明即便是最贫穷的人,也可能因为过于贪婪地追求财富,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精神上的满足感。

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这意味着一个生命要持续存在,就必须保持与自己本性的联系。如果这个联系被打破,那么这个生命就会失去它原本应有的状态,从而消亡。

故几鄙 之徒积聚已多,又愿积聚,使身心俱疲,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人们往往为了金钱和权力,而忽略了自己的真正福祉,最终导致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

此理甚明,为我自问:吾所以为人也,为非作歹,以致身心俱劳,无以安宁乎?这是一种深刻的问题,是对个人行为的一种反思。在追逐功名利禄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考虑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这样的行为对自己及周围人的影响?

至于道德修养,我认为应当从自身做起,对待他人应该诚实守信,不为非作歹,用尽一生的智慧来寻找真理,用尽一生的力量来实现正义,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这种高尚的情操,即使在困难面前,也能找到前进的道路,因为这是一个人最高贵的情感——对于真理、正义以及人类福祉的渴望与追求。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对自我的认清与理解上,没有任何虚伪或欺骗,只是纯粹地遵循着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