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两种情况,有的会带来利益,有的会遭受害处。天所厌恶的事物,我们谁能明白其原因?因此,即使是圣人,也难以完全理解这其中的道理。自然界的规律是,不争而能取胜;不言语而能顺应;不被召唤就自动出现,坦然无畏且善于安排策略。自然界广大无边,就算宽松也不会失去任何一件事情。
[注释]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意思是如果你很坚强就会死,而如果你柔弱的话就可以生存。
或利或害:既有可能获得好处也有可能遭遇困境。
是以圣人犹难之:这是指即使是最了解自然规律的人也不容易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
天之道:指的是宇宙和自然界中的基本法则。
繟然:安然、坦然地进行思考和行动。
天网恢恢:比喻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在一个巨大的网络中相互联系,但这个网络虽然看似宽松却不会漏掉任何细节。
疏而不失:即便宽松也不会错过任何重要的事情。
[延伸阅读1]
王弼《老子注解》:
这里说的是勇气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度,因为这样做反而可能导致死亡。而柔弱又可以让我们得救,这两种情况各有不同的结果,有时候会得到好处,有时候会招致灾祸。所以人们总是在试图找到一种平衡点。但问题在于,只有圣人才能够真正理解天意,而且即使圣人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因为他们需要非常深刻地了解宇宙运作的原理。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读》:
这种物理现象对所有生物来说都是普遍存在的,即便是一些生命为了生存必须变得更加坚强,而一些生命为了逃避死亡选择变得更加软弱。但人类往往忽视了这些常识性的事实,并错误地相信偶尔成功就是万全之策。这表明,即使对于那些最懂得天道的人来说,也经常感到困惑,无法完全掌握它们的心意。
根据列子的观点,当我们顺应天意时,就应该考虑到每个决定背后的利害关系,而不是盲目追求某些东西。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复杂性,并且意识到我们的知识有限,那么我们就更接近了真正理解自然法则的地步。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不要误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全部知识,因为实际上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并不断学习时,我们才能够真正深入理解世界。这正如老子的教导一样——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都保持警觉,从中寻找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