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竹林七贤中的杰出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关于阮籍的先世,只有其父阮璃留下了名字。然而,在那个门第显赫、士族贵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司马昭竟然向阮籍求婚,这一事实折射出了阮籍本人虽无显赫前辈,但出身于士族门第,远非寒门之子。
《世说新语》记载:“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看来 阮氏确实是一个豪门大族,他们世代以儒学为业,只是其中两支尤其是经济状况较为困顿。
建安十七年(212),当时仅三岁的阮籍失去了父亲,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从此家境变得更加凄苦。这段艰难经历或许也影响了他孤傲不羁的一面。
尽管如此,早熟才华使得八岁时即能作文,并且喜欢弹琴、长啸,他对知识的渴望和武艺的修炼,让他成为了一名既有着孤傲放达气质,又崇尚儒家仁义的人物。
随着魏明帝驾崩而齐王登基改元称正始元年(249),从正始元年到嘉平元年这十年的时间里,曹氏与司马氏从合作转变为对立关系,而这一切都反映在了他的态度变化上。他开始拒绝参与朝政,对魏室政局感到失望。
正始三年,当太尉蒋济准备征辟他做官时,阮籍却写下《奏记》,婉言谢绝,并亲自送到洛阳城外,请吏卒转呈。蒋济误以为他已应命,不满地迁怒于椽属王默,最终迫使王默劝说过多次才勉强让他出仕,但又因为病辞归去职。
虽然短暂但一次出仕体现了他的积极态度,而在日益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他选择静观待机,以防不测。在正始五年后,由于司马氏与曹氏之间矛盾激化,加之政治形势复杂,他再次做过尚书郎并迅速退休,再次被征辟后仍拒绝赴任。他似乎预见到了风暴,将自己置身事外以避免牵连。
紧接着曹爽被捕并处死,其党羽也遭灭门,此事件发生后许多人佩服上了峻节独立的人格魅力。最终,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放弃了社会上的积极作用,《晋书》记载:“由是不与世事。”
正至十年,当权者通过“典武之变”基本掌控一切,这个过程中充斥着残酷斗争和腥风血雨。因此清谈隐逸文化盛行起来。作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山涛、刘伶等人的友情深厚,他们共同享受生活,被视为逃离乱世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