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著名中国历史人物中的智慧之星:韩婴,燕人也。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韩生亦以《易》授人,推《易》意而为之传。燕、赵间好《诗》,故其《易》微,唯韩氏自传之。武帝时,婴尝与董仲舒论於上前,其人精悍,处事分明,仲舒不能难也。
后其孙商为博士孝宣时,有涿郡韩生其後,以《易》征待诏殿中曰:“所受《易》即先太傅所传也。尝受《韩诗》,不如韩氏《易》深,太傅故专传之。”司隶校尉盖宽饶本受《易》於孟喜,看涿韓生说 《易》,而好它,即更从受焉嘒 ——摘自“国学宝典” 《汉书·儒林传第五十八/百衲本
西汉燕(今属河北)人。在西汉王朝刚建立的初期,他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曾仕于文、景、武三朝,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望,在思想上对皇帝有直接影响。他继承和发扬了荀子的一些思想,对儒家内部斗争最激烈的两派观点进行了统一。
他吸收周秦观点,并加以改造和更新,以“法先王”代替“法后王”,以“人性善”代替“人性恶”。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治理国家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比如节制欲望,“轻谣薄赋”,使民以时,不避战争;以“谦德”为立身行事准则等。
他主张忠高于一切,对君主进谏要讲究方式。他否定了孔子的克己复礼,而继承和发扬荀子的某些主张,比如认为人的六情应该被教导并通过礼来节制,从而达到社会秩序的维护。
他在学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对《诗经》的注释,并创立了一种新的解读方法。这一方法不同于当时其他学者的注释方式,更侧重于用古事古语来印证自己的看法,这一点与其他同时期的人文学者有很大不同。
尽管他的作品大多数已经失传,但他的历史作用依然显著,被视为今文诗学的一个重要代表。此外,他还对研究类似内容做出了贡献,如对于另一经典作品——周 易 的研究也有独到见解。不过,由于战乱等原因,大部分关于他的著作都未能流傳下來,使我们了解更多关于他生活和工作细节变得更加困难。但无疑,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这些遗产,也正是在不断地被发现并重新评估中,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及其时代背景下的活动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