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的视野下,道教文化中的养神之道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道德经》中的“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不仅是对身体内外空虚与充实的要求,更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净化和集中。这就像一位无欲则刚的女人,她的心如同清澈见底的泉水,无波无污,不受外界喧嚣所扰。
在《太平经》中,“守一”和“潜心”的概念被进一步阐释,它们是养神之路上的两个关键词汇。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出了“恬愉淡泊”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超脱世俗、忘却私欲的状态。在唐代司马承祯撰写的《坐忘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循序渐进的养神过程,从信仰到断缘,再到收心、简事、真观、泰定,最终达到得道这一层次。
这位女士似乎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她坐在天然道观的大殿里,一言不发,却有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在她的眼前,是一片宁静而又生动的地方,那些花草树木似乎都在为她讲述着自然界最深沉的声音。而她的心,却像那流淌于山谷间的小溪一样纯净无瑕,没有任何杂质,也没有任何愿望,只有那份坚定的意志,如同坚不可摧的大地一般稳固。
她可能是在遵循那些古老而又智慧的话语:“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或许,她也曾读过那些关于存思三洞法和七层坐忘之法的手稿,在这些仪式程序中寻找自己的修行方式。但现在,她已经超越了所有这些方法,只剩下她自己,以及那个永恒不变的事物——她的内心世界。
对于那些追求长生不死的人来说,这个女人的存在是一个奇迹。她不是通过魔法或者巫术,而是通过不断地修炼 herself,让自己的精气神得到升华,使得自己与自然相融合,以至于连时间都无法触及她。她的存在,就像是天上的星辰,一直闪烁着光芒,但从未改变过自我。这,就是无欲则刚的一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在这个由人文与自然交织而成的地球上留下了一抹亮色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