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王兴理道长,那个在1932年1月6日出生的河北塘沽人,1960年他选择了华山王母宫作为他的修行之地,师从庞法山道长。接下来的二十六年里,他一直居住在眉县的汤峪远门口老君洞。在1987年,他前往钟吕坪老君洞挂单,从此开始了一段新的修行生涯。
1989年的春天,他前往北京白云观受戒,由名为王理仙方丈的高僧授予戒号治道子。随后他来到了太白山太白庙,在那里度过了十三年的时光。他在这段时间内不仅修炼自己,也致力于推动当地的道教文化发展。在2002年,他获得了辽宁千山五龙宫传戒,被尊称为八大师之一的引请大师。
2011年的7月1日,一位伟大的灵魂离开我们,羽化成仙。那一天,我仿佛听见自然界回应着对他的敬意。我想起他曾经说过的话:“当前道教的戒律太松弛,传戒只是个形式,真实的东西太少了。”他的话如同一颗星辰,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先生曾经形容过王兴理道长:“那双炯炯有神的丹凤眼生在那张有些似吕祖形状的国字形脸庞上,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之气。”
我记得他总是穿着海青色的道袍,一米七五左右的人物站在你面前,你能感受到一种坚韧和智慧。他不是尘世间的一般人,而是一位真正理解自然规律的人。即使现在他不再与我们相见,但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每一个人继续追寻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