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1112-1170),金代著名道士,全真教创始人。他原名中字,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又改名为嚞,字知明,号称重阳子。出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的庶族家庭,他的家族后来搬到了终南县刘蒋村。
王重阳自幼热爱读书,最终考取了进士,并在京兆学籍中进步。在金天眷元年,他以武略科中的甲科成绩而闻名,并因此更改自己的名字为世雄。此时他已经47岁了,但他深感文武之道都无法达到理想,所以决定辞去官职并投身修行,在山林间隐居。
金正隆四年,他放弃了家中的生活和职位,从甘河镇遇到了一位神秘的人物,这个人授予他内炼真诀的法门,让他悟到了生命的意义并选择了出家生活。在金大定元年的某个时候,他在南时村挖掘一个墓穴,将其命名为“活死人墓”,又被称作“行菆”,并在那里修持两年。
经过这段时间的修行,他功成圆满,便迁居回到刘蒋村。在全真教建立初期,王重阳善于根据不同的场合施展他的智慧与才华,用诗词和音乐来吸引人们,使得他的教义显得既神奇又令人惊叹。他在宁海等地广泛宣传他的教义,并收纳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郝大通和王处一等七位弟子,这些弟子后来被尊称为全真教的七位祖师之一。
十年之后携带着四位重要弟子的马钰、谭处端、刘处玄和邱处机一起返回关中地区,但途经开封时就逝世了,被安葬在原来的故庵上。这座故庵现在位于陕西省户县祖庵镇。王重阳提倡儒释道三宗平等,并主张三宗合一,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作为必修的经典。他认为通过静心冥思,即可达到修养的心境,而非追求符箓或炼丹术,因此全真派对这些外界迷信持有怀疑态度。
最后,在即将离世前,与马钰等四位主要弟子再次西归,当年的春节期间便告别人间,被安葬回故乡。这一次,再次受到朝廷恩赐,其陵墓被命名为灵虚观,而其晚年则被尊封为“重阳万寿宫”。至元六年,其遗容甚至获得帝君级别荣誉。而今,全真派将其视作北方五祖之一,对整个全真派产生深远影响。而他的作品如《重阳全集》、《立教十五论》、《分梨十化集》,均收入《正统道藏》,成为研究历史文化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