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处一,宁海东牟人,玉阳其号也。金熙宗皇统二年壬戌三月十八日,母周氏夜梦红霞绕身,惊寤,是日乃生。甫七岁,尝气绝仆地,移时方苏。母惊问曰:汝何為而若是?曰:但知熟寐,不知其他。师因悟生死之理。一日偶至山中,遇一老人坐大石,谓之曰:子异日扬名帝闕,为道教宗主。遂摩顶令去。
又尝闻空中人问云:汝识我否?对曰:未识也。曰:我玄庭宫主也。那时狂歌馒舞,冬寒铣足单衣,无色不变。一日作颂自歌云:“争甚名竞甚利,不如闻早修心地。”自家修证自前程,“自家不作为群类。”
弱冠,或告以婚事笑而不应世宗大定八年师在文登牛仙山庵居,与祖师相见请为门祖师知其为玄门大器,从其请二月晦从祖师至崑蝓烟霞洞授以今名,其母拜祖师亦愿学道,以德清名之号玄靖散人九年四月于铁查山与丹阳辈数人自文登将归宁海取道龙泉时日方炽祖师执伞而行丹阳辈从之伞忽腾空而去辰及哺堕于庵之前龙泉距查山几百里柄内得今号又日伞阳子此字祖师撰之也暨有七人之名師在马谭刘丘次故祖师有云“伞竹通为七个人”以应金莲之七数也又云“结竹金丹出顶上五光射透彩云棚”
九月祖师西迈師隐於雲光洞常臨危崖翘足驻立不移者數日 人以铁脚仙人目之一九年煆炼心地开明後數往來於齐鲁問二十二年秋居寧海丹陽真人来自关中同宿於金莲堂從容谓師曰重陽祖師不遠數千里提挈吾儕吾儕殊無以報 不愧於心歟且得道之士苟利其身功不及物恐非弘濟之旨誠欲光昭先師 之德 莫若彰玄應 而福生靈公今抱道藏器而獨善其身 無乃不可乎?
明年春奏母氏寿垂九裹乞还侍养,上赐观额及体玄大師號 物禮甚厚三年癸亥,上命亳州太清宮兩主普天醮事具戒度為道士者千餘人 得遇師 之降 日 门人毕集 師 之 母 曰 我今年耄 如何得归 師言 壽期 或 在 今 秋 之 七 月 也 母 因 有 不 贪 生 不 惧 死 之 語 及 期 得 疾 師 乃速營葬 事凡 二十五 日 而逝 逝 之 日 人皆聞異香馥郁莞絃清雅 移 時 方 止。
北京按察使前參政孛木魯公久佩師旨訓 名尊 道凡與師遇或預言雨降之期或告 以後會 之處歷歷皆應 一 日詣聖水致恳 而言 曰 尊 道 於神仙但聞 其 名 自 遇 師 後 凡伸祈禱 必垂嘉應 行止會遇示 以預知 深愧塵凡不能從雲水 之 游 事 與 愿違 徒 增 悶然 也。
七 年 元 妃 施 道 經 一 藏 驛 送 聖 水 玉 虚 觀 觀 中 水 洞 前 有 大 石 斜 出 數 足 俯 其 下 過 者 惡 慑 一 日 集眾 呼 云 大 石 今宜 去 之 鎚鏨具舉攻之一時始能動,比照古書記載,有《白蓮經》等說法,但我們今日所見的世界與古代已有很大的不同了,也許我們可以將這些故事視為對過去智慧的一種致敬和探索,而不是盲目的模仿。但如果你想要一個更接近現實的版本,我們可以試著根據史料和傳統文化中的描述來創作一個更加符合現代觀念的故事。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