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命之情者,不务知命之所无奈何。命之所无奈何者,命表事也。夫人之生也,各有素分,形之妍丑,命之修短,奚及贫富贵贱,愚智穷通,一毫已上,无非命也。故达命於性命之士,性灵明照,终不责於分外,为己事务也,一生命之所锺者,都智虑之所无奈何也。
养形必先以物为本,而物有余而形不养,有其分限,不可无涯。故几鄙之徒积聚有余而养卫不足者世间常见。而有生必先离形,而形不离则生亡相继矣。
生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是非我所以制,则无为有怀于其问。但悲夫,以为养身足以存活;弥养而弥失是谓过度。而寿夭去来非己所能制,而世俗人不知此理,只知多食资财厚养身体,以为足以存活深可哀怜。
然而养身果不足以存活,更厚养则死地更近矣,所以次定不足以为存焉。于是世间又奚足为哉?莫若放任自然。不劳于外物,不亏精气,便能随变任化,与万物同迁。此乃至人潜行不居,无心虚守群实,可御千钧力。
夫至极圣人和光匿耀、潜伏行世,与万物同尘,不受外境障碍,所以等虚室空而无塞。本亦作空字。在火中不热,在万物上行走也不畏惧。这是纯气守持的道理,是不是知道巧妙用心、勇敢果敢?
我告诉你,这都是因为保持内在的纯净与澹静,用自然的法则治理自己,并且没有被外界的事务侵扰或伤害。你问他如何达到如此境界,他回答说这是因为色彩的声音都只是暂时现象,没有实际意义,只要超越这些显现,就能达到最根本的真实状态。
因此,当我们理解到造化并没有开始于形状,也没有停止于变化,我们就可以明白一切事物都是根据自然法则生成和改变的。这就是为什么所有事情都按照它们应有的方式运行,而我们作为观察者的角色,就是顺应这个自然流程。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面对最激烈的情绪和冲突,我们仍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从容自如,因为我们的内心世界已经超越了这些具体的事态。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点: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自己的本质,并且让自己的精神完全自由自在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受到任何事情的束缚或影响。这就是真正的人生的艺术——既不过度关注身体,又不过度追求精神,它是一种平衡与谐美之间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