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的画作《玄门十子图》中,有一幅文始真人像,这位人物就是尹喜,他字文公,是周末时期的人物,在道教史上,人们尊称他为“关尹子”、“文始先生”或者“文始真人”。尹喜不仅擅长观测天文,而且以其隐居的德行和对仁爱事务的关注而闻名。据说,他曾在陕西终南山的一片草地上搭建了一个小楼,用来静思宇宙之道。由于他的宅邸面朝星空,因此人们便将它称为“楼观”。后来,当时的周王得知此事,便授予他大夫的官职。
传说老子的故事里提到,老子骑着青牛向西进发,而当时任函谷关令的是尹喜。他深知老子的学问之广博,因此下令严格审查所有过往者,以确保只有那些外表与众不同的圣贤能够通过。在这之前,他还派人清理道路,点燃香火,以示敬意等待老子的到来。当老子真正到了函谷关,尹喜亲自迎接,并且恭恭敬敬地请他留下,但老子坚决拒绝了。这之后,尹喜以生病为由辞去了官职,并跟随 老子一起前往秦国。
在这段旅程中,老子将自己的著作《道德经》赠给了尹喜,同时独自向西方而去,其去向至今仍是个谜。受师父启蒙后的尹喜,将《道德经》的五千言悉心研读并铭记于心。
在道教历史中, 尹 喜的地位极高,他常被置于老子的身边供奉。而有关他的记载显示,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保持一种内心平静、身体正直的心态,就像射箭一样保持状态。此外,他也解释过:“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 这说明这种心态不仅能够治愈身体,也能治理国家,更能理解事情的本质和原因。
关于他的著作,《关尹子》原版九篇已然失传,但现在流传下的版本被称为《文始真经》,一些学者认为可能是后人的托词所编写。但无论如何,这些文字都反映出了一种对于修养和智慧追求的精神追求,对于个人修炼以及治理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