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的名画《玄门十子图》中,有一幅文始真人像,这位文始真人就是尹喜,字文公,他是周末时期的人物,在道教中被尊称为“关尹子”、“文始先生”、“文始真人”。尹喜不仅擅长天文学,还以其仁德著称。据说他曾隐居终南山,一心修道,最终在陕西的一个地方筑了一座草屋,用来观察星辰和气象,因而人们称他的住宅为“楼观”。当时的周王听闻此事,便任命他为大夫。
传说老子曾经带着青牛从函谷关出发前往秦川,而那个时候,尹喜正好担任函谷关的令。由于老子学识渊博,身形脱俗,尹喜便下令严格控制,不许任何人让老子通过关口。他还亲自派人清洁道路,并点燃香火,以示对圣人的尊敬。当老子真正到达了函谷关,尹喜迎接并恭敬地请他留下,但最终老子还是选择离开。在这之后,尹喜辞去了官职,与老子一起继续向西走去。
在行程中,老子的智慧与书籍都被赠予了尹喜,并且独自一人继续前进。后来,当时的一些记载表明,那个时代的人们将其视作一种崇高的地位,将其与孔子的位置平起平坐。而根据历史资料显示,那段时间里,尽管生活充满挑战,但为了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身体健康,他坚持了一种特殊的心态——即保持“心平体正”,这是一个既能治愈身躯,又能治理国家、指导个人行为的心法。
至于他的著作,《关尹子》共有九篇,但现在已经失传,只有一部名为《文始真经》的版本流传下来,一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后人的伪造。不过无论如何,这位古代智者的精神遗产依然深受后世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