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我读道德经的感悟人物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达命之情者,不务知#1之所无奈何。知之所无奈何者,命表事也。

夫人之生也,各有素分,形之妍丑,命 之修短,无非命也。故达生於性命 之士,性灵明照,不以物累,为己事务也,一生命 之所注心,是智虑所不能及,以为自然而然 也。

养形必先以#2物,而物有余,则形不用矣,有余则伤矣。夫颐养身形,用此积聚而养卫不足者,有焉矣。

有生必先无离形,而形不离,则生亡 有焉矣。夫守形太甚,则失其本源,即是亡失全 生道也。此类世间多见。

我欲观其来去,其去不能止,其来不能却。我乃问天地于万物,以求其道。而世人皆不知此理,以为养足以存身,我乃悲愤乎哉?

然而世俗人皆不知此理,以为厚养足以长寿,却不知寿夭既定,此乃造化已定,无能为力。我愿将真相告诫众人,让他们明白生命的真谛,从而摆脱误解与苦难。

所以说,我宁愿放手任自然,与天地合一,不再追求那些虚幻的东西。不但如此,我还要让人们明白,这些虚幻的事务其实并不可取,因为它们无法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还要劳心费力呢?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所以即使知道这些事务并不重要,我们仍需尽职尽责地完成我们的任务。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义务。

因此,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到“忘记”这一切,让自己的心灵自由飞翔,与大自然保持一致。这是一种超越了常规思考和感受的状态,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及其运作方式,同时减少内心的挣扎和焦虑。

总结来说,我认为最好的生活方式是顺应自然、避免过度追求,并且保持一种平衡与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道路,并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的脚步或贪图名利。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并享受到它带来的美好时刻。但对于那些执迷于功利的人们,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生活缺乏激情,但我坚信这是通往精神成长和内在满足的一个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