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的名画《玄门十子图》中,有一幅文始真人像,这位文始真人就是尹喜,字文公,他是周末时期的人物,在道教中被尊称为“关尹子”、“文始先生”、“文始真人”。尹喜不仅擅长天文学,还以其仁德著称。据说他曾隐居终南山,一心修道,因其楼观星辰而得名。周王听闻他的故事后,便将他封为大夫。
传说老子骑着青牛西行至秦川时,尹喜作为函谷关令,对老子的学识深有所知,因此特意派人守护道路,不让任何普通之辈通过。当老子真的来到函谷关,尹喜亲自迎接,并对老子表示了极高的礼节和敬意,但老子最终还是独自一人西行去了。
在那次相遇中,老子还把自己的著作《道德经》赠给了尹喜,让他继续学习和研究。之后,尹喜便跟随着老子的足迹,再次踏上了旅程。在这段时间里,尹喜对《道德经》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探索。
在道教界,尹喜的地位非常崇高,他常与老子一起受到worship。在日常生活中, 尽量保持心平气和,就像射箭一样要稳定无比。他解释说:“非但射箭也,此乃国家兴亡、个人的贤愚都蕴含其中。”这表明这种心态不仅能治理国家,也能养生保健,同时还能洞察事物的本质。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失去了他的原著《关尹子》,但仍有一部名为《文始真经》的书籍流传于世,它可能是基于或模仿着他的作品。这部作品虽有争议,但它仍然代表了古代智者对于宇宙哲学的一种思考方式。